建筑隔震垫是将原来建筑的基础桩打断,放上隔震垫,将原有的固性基础变为柔性基础,是一项加固的新技术.
世界隔震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--隔震技术的发现,周福霖结缘抗震减震研究,始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现场调查受到的启发。唐山大地震后第3天,他在被毁废墟中发现有两栋4层砖楼屹立未倒、仅沿地面滑动约0.4米,因为墙体下面一层柔软的防水油毛毡让大楼逃过一劫。"如果只给建筑做硬抗地震不行,可以让房屋变'柔软',地震的时候让房屋柔性的滑动。"周福霖从滑动的房屋中找到灵感。随后出国留学的他,在1982年与导师一起做了一个隔震房屋地震震动台模拟试验--把安装隔震层的四层楼房屋模型放在震动台上,发现不隔震的房屋遇强震就被破坏,隔震的房屋却能承受9级或更强的地震。这次就为大家科普隔震现象的发现及技术发展。地震是自然灾害,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可以用一些方法大大减少损失。感兴趣的话一起随书敏小编看看吧!
周福霖带着隔震减震新技术回国,1993年,在广东汕头市建成首栋橡胶支座的8层隔震住宅,这也是当年非常高的隔震住宅楼。在次年台湾海峡6.4级地震影响中,隔震楼在橡胶隔震层上缓慢摇摆,房屋结构在地震中保持弹性,没有任何损坏,只是轻微摆动。联合国工发组织为此在汕头召开国际会议,向世界各国推广了这种技术,称之为"世界隔震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"。
萌芽时期提出的方案 , 虽不完全合理 、 可靠 , 但概念上已具备了隔震系统的重要的基本元素 。 1921 年 ,日本东京建成的帝国饭店是比较早的隔震建筑 ,该建筑地基在 2m 厚的软泥土层上 ,很好地利用软泥土层作为隔震垫 。在 1923 年关东大地震中该建筑保持完好 , 而其它建筑则普遍被严重破坏, 随着地震工程学的发展 , 特别是高分子阻尼材这种橡胶制品材料的不断涌现,基础隔震的研究逐渐得到深入 。
橡胶隔震垫:也是我们比较常用到的隔震垫,其分为天然橡胶隔震垫和合成橡胶隔震垫。主要优势有:价格低廉,生产、安装和使用方便以及隔振减噪效果良好的优点,其应用日益普遍国内外一些橡胶隔振垫(如WJ、JD1、Rubloc、Air-Loc、KH、A型等)通常为压缩型,静态压缩量较小,其固有频率约为15~20赫。
金属橡胶隔震垫:其原材料是不锈钢丝,不含任何橡胶成分,但却具备了橡胶的弹性和多孔性,同时也弥补了橡胶的不足,比如老化、容易疲劳。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产品,其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大量的应用,但是在很多恶劣环境下都是橡胶的替代品。
上海书敏工业设备有限公司经营范围:隔振事业;环保设备及环保工程部;动力传动与控制部;SMT,半导体周边设备等。承接各类减震降噪隔音项目,针对您遇到的震动问题和噪音困扰提供测试,分析,调试,改造安装等一系列服务。
本次小科普就到这里,任何疑问欢迎咨询,书敏工业为您解答!